English

看联合国多语制之困境

1999-01-0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刘军 我有话说

阿兰·德龙不久前宣布息影。他对《费加罗报》记者说:“现在,欧洲电影和视听产品已成为美国人的天下。作为法国人,我对此无能为力,我更无心再把自己装扮成美国佬。因此,我决定退出电影和戏剧舞台。”德龙的表白使人明显感到这位年逾花甲的法国电影明星在汹涌而来的外来“快餐式”文化面前的悲愤与无奈。

早在30年前,德龙曾经警告法国演艺界:“美国人不仅将拍电影作为艺术追求,而且将电影视为同可口可乐和麦当劳一样的商品,美国正在欧洲进行殖民文化。”然而在当时,很多人并没有把美国视听产品当回事,仍然沉浸在欧洲是北美文化的“母体”的温情之中,有人甚至批评德龙言过其实,哗众取宠。时隔30年,果然出现了美国电影和视听产品统治欧洲的局面。“狼”真的来了。

这使我想起不久前在日内瓦举行的一次讨论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中多语制问题的论坛。笔者受邀,亲自主持了其中的两场辩论会。

众所周知,联合国有英语、法语、汉语、俄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6种工作语言,日内瓦是联合国欧洲办事处,每年举行数千场国际会议,而现在,英语“单语制”正逐渐在日内瓦的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中成为现实。联合国曾经有过明确规定:联合国工作人员除母语外,须精通法语和英语,但在实际招聘中,联合国对于非法语国家人员招聘的要求是“精通英语和懂法语”。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只使用英语。更可悲的是,有些法国的联合国官员在公众场合不屑使用自己的母语——法语。在位于瑞士法语区的日内瓦,法语已经沦落为“二等语言”。那么,其他“联合国工作语言”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翻译在联合国正常运转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联合国在机构精简时,不是将那些旧官僚式庸人裁掉,而是首先精简翻译人员。许多参加联合国会议的非英语国家人士都指出,现在,除英语之外的其他语种的口译和笔译水平明显下降,有些翻译的资料根本无法看懂。这种“单语制”的发展和歧视其他工作语言的现象引起许多国家的强烈反对。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采的世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对语言的歧视实际上掩饰着对其他文化的排斥和轻视。辩论会上,有代表发言指出,过分夸大英语作为交际语言的作用,实质上是维护英语国家单一文化,宣扬其价值观和社会观。在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中实行多语制,目的并非反对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地位,而是希望在英语和其他工作语言中找到相应的“平衡”,各国政府有权利和义务为争取使用自己的语言而努力。然而,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除了一些法语国家的代表出席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联合国工作语言国家几乎无代表出席,这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遗憾。

阿兰·德龙在外来文化的压力下选择了退让,他在瑞士有舒适的房产和大宗的化妆品买卖,他可以从明星变成实业家,再度辉煌;而推动联合国多语制、保持所有工作语言的平衡发展不是个人的行为,需要各国政府和组织共同努力。语言折射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在维护国家语言方面绝不能退让。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